伪装的文字与伪装的心情/一滴...雨
文字,是一直以来被人类当作一个交际符号与语言的另类工具,它通常在我们幼时就开始接受并被灌输,当我们用大脑大量复制时。它版本永远不会陈旧,周而复始的程序其实是一种延续,延续思想,延续文明,延续文化。
常常我想,究竟是什么才能让我们找到自我,才让我们在浮躁中学会沉淀?在喧嚣的尘世繁忙的生活里也许,只有一处可以让心灵栖息,那就是我们用各种形式排列的文字,它是可以容纳人灵魂的庄园,它是可以接受快乐理解忧伤的心坛。
但是有时候我们不得不用文字来伪装自己,因为一篇文章的成型,自己首先是读者。没人喜欢读纯粹的个人日记,(除非名人日记),这不是崇拜或者媚俗,而是事实,也许名人的光环要比普通人的大至少几十倍甚至几百倍,在这光环笼罩中,大众所关心的是这个人一举一动,甚至连个人的私生活都要跟班抓拍,取得第一手资料,就是新闻,就有报道的价值,就能为媒体制造看点创造效益。但平常人呢,没人会关心你的举动,因为你身上的光环不够大,因为你可以挖掘的价值不会瞬间有效,所以说,你所写的流水账或者日记是不会有人喜欢读的。
这样看来很多时候,你把心情尽情宣泄时,千万别忘了留一块空地出来,因为这空地是别人要来的地方别人要通过这块空间的含蓄,来观看文字以及心灵。有一位朋友问我:“你很喜欢写作吗?”当时我回答“喜欢,但是不会去做文字的奴役,只有自己学会驾驭它,让它游刃有余的成为自己灵魂的代言人才可以使自己快乐”,也许你会认为这是夸夸其谈,但实际我的本意就是:我快乐也希望你快乐。能通过文字带给大家一种心灵的享受就可以了。能够完整的把自己的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并且能让人看了感觉舒服,能够让人不觉得反胃就足够了。
我不要求所有读我文字的朋友都能够产生心灵共鸣,只是希望能带给读者一点点回味,一点点清爽,就满足了。
其实在心情与文字里,我们都知道一般会与悲喜相关,喜则阳光,悲而阴郁,大悲大喜大彻大悟的是豪情,闲情逸致温润优雅的是温情,这些都离不开文字的组合,有的人会很巧妙的组合这让人感觉如饮甘醇,
有的人无论怎样组合,却总让人感觉象麦秆一样的空,无任何咀嚼的念头,这种对比存在着天壤之别的理由,一是过于宣泄自我,二是文字功底确实不过关。归根结底文字并不自由,它通常需要伪装。需要隐蔽自己,在适当适度的空间里,利用文字伪装自己。
狂妄的文字必被狂妄所杀,病态的文字必被病态所毁,当有悖于常理的狂妄成为你的兵器时,无疑就是一种病态,病态的蔓延一是无聊,二是无趣。通常心情是可以通过文字伪装,这比如:一个人明明很苦闷,却能写出很阳光的文,这也说明内心积极的心态很重要。虽然有时遭遇暗流,但文字里仍然会流露出它向上的一面。影响文字本身的不是心情,而是思想。只有突破所谓的功底底线,才可以掷地有声,才可以落笔成花,从而有血有肉有骨。你可以用文字伪装心情,却不可以用心情强奸文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