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要把“望子成龙”当作“溺爱教育”的理由!/一滴...雨
当人类用智慧推动高科技来引领社会发展时,和平年代盛世中的隐形杀手却越来越多,健康指数越来越低。这不仅表现在物质上,有人把物质上的发展视作高度发展的砝码,但实际精神的健康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。
若果黑商家黑作坊有健康的心理,就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正确的人生观。也就不会制造若干有害于老百姓的“假货毒品”,可见社会的发展始于精神健康的发展。
最近有两则事件发生的令人痛心,其中之一的是(留日学生汪某在与前去接机的母亲顾某发生争执时,汪某从托运的行李中取出一把水果刀,对着母亲顾某连刺9刀,导致母亲当场倒地昏迷。)焦点是因为学费寄晚了。二是(辽宁鞍山男子连杀十人的恶性事件,因不了解暂不议。)“刺母案”沸沸扬扬的被引起关注的时候,我们看到的是父母溺爱过度的后果,看到的是被刺母亲仍在流着血和泪祈求法律降低对她不肖子的惩罚,也许当时的机场血淋淋的场面仍让人触目惊心,事件过后媒体和网民们也相继争议关于“中国式”母爱教育,对于这样以怨报德式的行为触动了国人的神经和情感,一直以来国人是遵崇遗留的古训“百善孝为先”,这不仅是古训还是责任和义务的延传。当我们发现这古训和责任在今天被不断失效的时候,也许不禁是大惊失色,而是疼痛了!
在2010年一群80、90后组织的“父母皆祸害”组内成员从几千到上万,当时引起关注和争议,今天我们不议“父母皆祸害”的“另类新新人类”,只作引用,可以想象,“父母皆祸害”这样的词语产生,不管后面隐藏着多少理由,哪怕是那个组织里部分人的委屈,既然出现了,就已经说明问题了,这个问题说明潜伏已久,迟早发生的隐形炸弹可能就是今天汪某的刺母。此结论并非危言耸听,而是从一到二的推断。
在汪某伤母的事件中,我们了解到的他的母亲怎样的一味满足他的无限要求。可怜天下父母心,当“望子成龙”作为溺爱最恰当的理由时,实际上就已经开始磨那把“杀子”的刀了,因为溺爱是害了孩子,如同杀子,把他的纯善良性的一面都给用糊涂的宠爱给包扎住了,见不得风雨,见不得挫折和失意。当这些被溺爱的下一代,活在“自我膨胀的欲望和自认为超个性”的精神世界时,就很容易做事盲目,遇到挫折失去理智、缺乏自控能力,缺乏理解包容能力。
每一个父母在孩子刚一降生时,大概除了喜悦就是开始思考以后的教育,社会很残酷,竞争很强烈!这些父母们都意识到并努力的去改变自己的生活,“一切为了孩子”!这句话所包涵的内容既有期待又有辛苦。孩子就是希望,因为我们今天活的可能不够如意,但孩子一定要享受到更多的“满意”。这种想法可能每个父母都有,当这样的想法大于正常值的时候,就会是过于宠爱,也就直接摧残他们的孩子的身心健康。
我们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:孩子的未来是父母的“心病”,也是这心病才滋养了自认为的“个性”的那部分人,他们用膨胀的心理强化和宣扬这种“个性”最终成为一种教育上的“个性的毒瘤”。
有人说这是我们当前学校教育缺失所致。在学校教育阶段,由于过多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,而忽视其人格健全在很多责任担当问题上不给他们以价值观教育,只是一味强调宏大的国家民族概念,而没有真正从对父母的孝顺和自立入手,强调个人的责任观念。
道德不是靠灌输的,是靠家长身体力行,用自己的行为教给孩子的。很多时候,那张成绩单的确是代表着家长们的自豪和骄傲。也代表着老师们的成绩。好学生的标准第一先是从成绩单上来评定,“让孩子拿第一”这几乎是每个家长的心愿,因为未来很需要这样的“第一”来载承,也许这就自然的把“成绩单”当成了一块“心病”。而忽略了其他的正确引导和教育。
成绩压力致使很多父母拼命的给孩子“放宽政策”。有求必应,把金钱的概念无意识的灌输进了这些幼小的心灵,这样的结果造成了很多可悲的实例,如“我爸是李刚”如“欺实马”等等,在这些被溺爱的长大或没长大的人眼中,看到的只有“钱、权”他们不知道什么才是可贵的,什么才叫道义责任与良心。也便有了“票子比亲情还值钱”的汪某伤母案。这些由溺爱产生的连锁反应时可怕的可悲的。
我们每个家庭只一味追求‘硬环境’建设,而忽略了“软环境”建设对人格的发展。民主、温馨、和谐的家庭氛围,才是最适宜孩子和每个家庭成员的健康成长的环境。溺爱是一把刀,父母们,都放下吧!
文最后,留下思考:“刺母案”背后的反思,你会怎样去教育下一代?
关注社会,关注教育!